新亚运·观察丨中国观众与板球谈了一场速成的“恋爱”

最后编辑时间:2023-09-27 21:38:54 来源:未知 作者:未知 阅读量: 未知

  媒体班车开出半小时,打完盹的哈山睁开眼睛问:现在是离开杭州了吗?得知仍在城内,他点点头,安心剔起了牙。

  哈山,个子高高,胡子灰白的印度记者,他去观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亚运会女子板球三四名决赛。开到场馆还有些时间,与记者闲聊几句后,他最想知道的是,待会有多少中国观众会来关心这项陌生的运动,为两支外国球队加油。

  “板球算我们的国球。”哈山说,“在印度,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队伍,要打联赛,然后下一级城市也有。至于孩子,5、6岁时都会接触,学校有队伍,提供课程。到了15岁到18岁,他们当中有潜力的,会去到更加高水平的队伍锻炼。”

  看板球比赛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。哈山给记者描述:球场一侧被斜斜的看台围绕,坐在那里,沐浴着阳光和微风,然后观赏精彩的击球,再吃点东西,是周末最开心的安排。对中国观众来说,因为亚运会的缘故,有机会在家门口亲密接触板球这份南亚的运动特产,好似谈了一回速成的恋爱。

  卓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来看板球,比赛最激烈的时候,她放下怀中孩子,跑到看台最高层拍照、鼓掌,嘴里像解说员一样,描述着比赛进程。记者以为逮到一名资深板球迷,结果,她解释:“就是前两天才弄懂规则,网上看了不少比赛转播。”

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的板球场看台,能容纳1300多名观众。这场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女子板球三四名决赛,你猜猜上座率是多少?几乎百分之百!青青和男友一起来的,两人没买到其他比赛的票子,选择来看板球。“也是要抢的。”学生模样的青青强调。记者问她们看下来感觉如何,青青男友说:“之前没接触过,是在《观赛指南》上了解的比赛规则。有点像棒球,但击打的球棒是扁长的。而且场上的运动员比较多,她们跑起来时,观感比较好。”

  临近比赛尾声,争夺几乎白热化。混采区几名志愿者紧盯着墙上的电视屏幕,黄宇婷说:“孟加拉国队能扳回来。”这时,孟队上场的击球手乔迪打出一记“边界”,混采区一片欢呼,此刻并没有巴、孟两国的记者,为屏幕上喝彩的都是中国面孔。

  关心球赛的同时,“接杀”“跑杀”“桩杀”一堆专业名词从志愿者们嘴里冒出来。黄宇婷“指导”记者,孟加拉国队有希望赢,“因为追上巴基斯坦队的话,她们累计被淘汰的队员少。”

  不出她所料,最终孟加拉国队赢下比赛。记者好奇这群本地姑娘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熟悉板球,爱上板球?黄宇婷说:“亚运会前球场举办测试赛,我们一些志愿者也上场打了。”另一位男生交叉着双手说,“现在看比赛,怎么会开始紧张了?”

  赢球后,孟加拉队队长乔迪还没来得及擦掉脸上的防晒油彩,已经被记者团团围住。逆转劲旅巴基斯坦队,对孟加拉国女子板球队而言,这枚亚运会铜牌意义非凡。

  “虽然刚开始挺难,但现在情况变得越来越好,通过参加比赛我们的成绩不断提升,也获得国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。”乔迪说,“板球是一项非常亲民的运动,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,借助板球我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孟加拉国在体育运动上的能量。特别是女孩,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祖国争光。”

  记者问乔迪,有没有听见看台上的欢呼,那些都是中国观众。“我有些惊讶。我知道板球在中国不是主流的运动项目,但今天我看到观众都非常享受比赛,也非常支持我们。”乔迪说,每一次跑分,或者完成精彩的击打时,都能听见观众席传来的欢呼,“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鼓舞。”

  此刻,在场外转了一圈后,哈山走回看台。他问志愿者、浙工大四年级学生小苏,这座球场原来就存在吗?得知板球场最初是大学的一片向日葵田,建起球场后,如今学校开设了板球选修课,哈山竖起大拇指,“希望未来中国能继续推广板球运动,让更多人爱上这项鼓舞人心的运动。”(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金雷 杭州今日电)

(责任编辑:管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