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民居近400间!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值得一看

最后编辑时间:2023-11-08 07:00:25 来源:未知 作者:未知 阅读量: 未知

  大河网讯 11月2日,走进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,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映入眼帘,给人一种“穿越时空”的感觉。这座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,百年来,建筑结构制式依旧保持原貌,被称为活着的古寨博物馆,是中国传统村落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 是“中原第一红石古寨”。

  临沣寨有东、西、南三个寨门,其中西寨门取名“临沣”,东寨门取名“溥滨”,意为此寨濒临沣溪、利溥两水。东、西寨门由木板镶铁皮制成,至今仍保存完好,其上“同治元年”四字清晰可辨;南寨门毁坏较重,只剩半个门洞。

  寨内的人家,朱姓人口占90%。寨内还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、三合院20多座,清代民居近400间。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、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,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。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层弧形石板作为门洞的拱顶,每层石板上都雕有图案,十分美观。

  临沣寨的历史据资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。古代着名的地理学家、南北朝北魏时期的郦道元(约466527年)在《水经注河水》中记载:柏水经(宝丰)城北复南,沣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,至水田村。此处的“水田村”即为今天的临沣寨,意思就是临着沣溪的寨子。

  登上古寨城墙,环绕寨墙的连绵城堡,紫红色的古寨尤显雄伟。俯瞰寨墙内,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,厚重古朴。

 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、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曾感慨:“紫禁城9999间半的古建筑中,只有一间半是明代的,想不到临沣寨居然有三间。寨内民居建筑从明至清,非常集中,这在全国实属罕见,填补了我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。”(蔡长伟 康志豪/文图视频)

(责任编辑:管理)